广东:“美食+”成乡村振兴新引擎行业资讯
22岁的张少海即将实现自己的“厨师梦”。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他熟练掌握了潮汕菜基本的烹饪技艺,“回乡后,准备开一家‘农家乐’。”
张少海的家在广东省饶平县樟溪镇军寮村。初中毕业后,他在建筑工地打过工,也在酒家做过杂工,“但自己一直有个‘厨师梦’,也很羡慕掌勺的师傅。”张少海说,学习烹饪,既是因为喜欢,也是想有个一技之长,作为谋生的本领。
帮助张少海圆梦的,是广东省正在实施的“粤菜师傅”工程。
在2018年4月召开的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希倡导并部署了这一工程。此后,该工程作为广东省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实施的一项举措,在全省推开。
得益于“粤菜师傅”工程,大埔县西河镇内六村的赖迎新参加了当地“大埔小吃”的培训后,已在深圳市龙岗区开了自己的“迎记面店”,还带动了9个人就业。
作为美食大省,“粤菜”一直是广东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目前,全省有147所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粤菜相关专业。借助这一优势,许多地方都着眼于城乡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把培养专业粤菜烹饪人才作为精准扶贫、教育脱贫的一项举措。一些地方还以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为切入点,聘请名师、名厨,建立“名村带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广东加快“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建设,建成了广东粤菜研究院、广东粤菜学院。通过首创的“新型学徒+行业研发”双轨并行培养模式,成为集实训、研发、交流于一体的“粤菜师傅”培养平台,“短短4个多月,广东省培训的‘粤菜师傅’就达5100多人次。”杨红山说。
根据前不久出台的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到2022年,广东将培训“粤菜师傅”5万人次以上,并以“粤菜师傅”为引领,打造、建设1000个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点、100条乡村旅游美食精品线路,以此带动30万人的就业创业。
温琼格是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区村党总支部书记,也是提供宴席全套“一条龙”上门服务的“辉格流动餐厅”负责人。
在他的带动下,“辉格流动餐厅”从十几人起步,发展成为有300多人的餐饮团队,许多村民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不少村民因此走上了学厨的路,100多户村民因此脱贫。
“一门手艺带活一个产业,一个能人带活一片乡村。”在新兴县县长袁伙月看来,一个劳动力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增加一位劳动力的就业,也就意味着可以少一个家庭的贫困。
目前,仅云浮市就有“粤菜师傅”2.7万人,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达7.5万人。其中,解决的贫困劳动力就业有8300多人。
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不少地方依托现有蔬菜、畜禽、海产品的种养基础,结合“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深挖传统乡村粤菜美食,创新、推广乡村本土特色菜品,让“美食+”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此外,有的地方以“粤菜师傅”工作室为平台,构建“客家菜师傅培养、绿色农家乐旅游、特色产品产销”的产业链,在提升区域餐饮业服务的同时,让美食成为激发当地文旅业态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潜能;还有的地方通过“粤菜师傅+旅游”模式,打造精品乡村文化美食旅游线路,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的后劲。
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鱼塘众多、盛产淡水鱼,借助“粤菜师傅”工程,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专门为狮峰村设计了酸甜松子鱼、荔枝烩虾仁等菜品,并帮助村里培养“潮州菜师傅”,为有意愿的村民提供专业培训。“烹调出特色淡水水产美食,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说。
据了解,目前广东已建起了饶平“永善古村落农家美食”、河源万绿湖景区、清远“清城白切鸡”、梅州南口及松口等63个乡村粤菜美食旅游景点。打造了河源“万绿湖湖鲜”、东莞“休闲农家体验”、清远“安庆兴农乐”等39条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
在“粤菜师傅”工程新一轮部署中,广东各地纷纷致力于打造粤菜“名厨、名菜、名店和名村”,把“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结合,以推动当地农村的富民兴村、产业兴旺。
1.中国餐饮品牌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中国餐饮品牌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国餐饮品牌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国餐饮品牌网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