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铁饭碗”,他投身商海,将早点摊发展为百万产值的餐饮酒楼行业资讯

作者:美味君日期:2018-12-24 13:15:32来源:互联网
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年,柳光武凭着执着的干劲和善抓机遇的眼光,他将小小的早点摊发展为百万产值的餐饮酒楼。 1983年,柳光武是武汉红山花电扇厂的车间班长。当时红山花

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年,柳光武凭着执着的干劲和善抓机遇的眼光,他将小小的早点摊发展为百万产值的餐饮酒楼。

1983年,柳光武是武汉红山花电扇厂的车间班长。当时红山花电扇名气挺大,厂里奖金也蛮高,他还是技术骨干,深受器重,但他却选择了下海。

当时武汉的个体户还很少,同行竞争不多,柳光武拿出全部积蓄3000元,自己开起了小餐馆。此后,柳光武曾先后在汉阳、汉口、武昌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开过四家餐馆,但在每个地方都只干了不到一年。

柳光武说:“别人都说武汉人的口味最难调,我当时想如果能把三镇人的口味把握好了,以后就能出师了。那时候就只有一个念头,想通过不断的尝试摸索出一套别具特色的烹饪技术和经营经验,日后开一家自己的酒楼。”

1986年,柳光武先在汉阳水厂开了第一家餐馆,兼营早点和中餐。为了节约资金,柳光武不得不以早点养中餐,每天30多块钱早点收入是他中餐进货的全部来源。紧紧巴巴的维持经营让他学会了精打细算、控制成本,柳光武在买菜上动起了脑筋。他都是中午十一点后、下午五六点时菜贩快收摊的时候去买菜,“这个时候最便宜!”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头也微微低着。

当时,武汉餐饮多以鄂菜和川菜为主,不少顾客也反映其他口味的菜太少。已经颇有经验的柳光武预感到:下一轮的餐饮竞争,湘菜和粤菜将是“重头戏”。

1989年,柳光武抱着“偷师学艺”的目的来到湖南朋友开的酒店打工。为了能学到湖南师傅的湘菜手艺,他托同乡的打工小妹当自己的“眼线”,先偷偷记下配菜比例和烹饪顺序,回家再反复尝试配菜。由于湘菜原料多是熏制或腌制的半成品,有川菜基础的他学起来还比较容易。之后,柳光武又南下广州打了半年工学习粤菜。

1991年,已“出师”的柳光武选准解放公园旁的一家门面,东挪西借了3万多元正式开店。

开业初,柳光武重点推出了粤菜的煲仔和铁板系列,新颖的烹饪手法吸引了不少食客慕名而来,低廉的价位和特色的风味让不少过路客变成了回头客。

生意渐渐稳定后,柳光武开始将客户重点放在培养熟客身上,他先在回头客中留心熟面孔,平时就经常和他们拉家常,并留下一些重点客户的联系方式和地址。每逢春节休业,柳光武会花半个月的时间,主动联系老顾客,带着礼品上门拜年。

柳光武说,“现在酒楼的生意不输武汉任何一家酒楼,但毕竟是个单店。未来,我想加大投资,再开一二家分店。”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1.中国餐饮品牌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中国餐饮品牌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国餐饮品牌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国餐饮品牌网或将追究责任;


填写您的需求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