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外卖更赚钱的机会:B2B餐饮大掘金行业资讯
品类分类
对于食材供应B2B电商,选择垂直品类还是全品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蔬菜、水果、猪肉、水产品,这些是餐企最常采购的食材,但它们也因为品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
- 蔬菜B2B-
种类SKU多、种植地分散、水分容易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这些特性使得蔬菜采购通常以本地为主。在整合蔬菜供应链这件事上,面对着大大小小的菜农和蔬菜种植公司,规模化就好比是将一片海滩上的散沙聚合成堆,难度系数极高。
因此,在目前所有的食材B2B电商中,从产地直采运输到B端客户的比例极少。
但是蔬菜产业链中较高的加价率和损耗率又的确是个需要改变的部分。根据招商证券的数据,蔬菜在从田间到B端商家的过程中,加价率高达70%,损耗率高达37%。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从最上游的蔬菜生产地开始改革。
当上游能形成全国化的种植基地时,之后的供应链便能更顺畅地进行下一步疏通工作。许多中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便是如此操作的:通过与集合化且专业化的蔬菜种植公司合作,这些企业能使得供应链高效化,也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根据其它国家的发展经验,农业势必会向规模化种植的方向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在往这一方向推动。
京东在通州便建设了一个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利用技术来实现水培蔬菜的量产。据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介绍,这些蔬菜的价格将远远低于目前市场上的有机蔬菜价格。
- 水果B2B-
水果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生产受地域的影响较大。
全国正在形成分散化的种植基地,比如芒果、木瓜、火龙果等多产于海南,而苹果、樱桃、冬枣等的主产区是在山东。由于气候、土壤的影响,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种类的水果,这就决定了水果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物流流通。
同时,国内水果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进口而来的,以货柜为单位进行采购。如果数量在单位货柜以上,采购成本则会相对较低;如果数量在单位货柜以下,成本便会升高。面临着水果不易储存的问题,采购成本也会因为数量的变化而不确定。
比起C端用户,餐饮企业对水果的需求相对较低且稳定,经常与蔬菜一同采购。
因此,市面上多是为零售门店和商超等提供水果B2B服务的电商,比如易果生鲜等,却很少有专门服务餐饮企业的水果B2B电商。
- 猪肉B2B-
相比于果蔬种植,国内养殖的标准化以及规模化程度都要高。
以猪肉为例,猪肉规模化养殖比例能达10%以上。而且目前牧原和温氏两个集团正在南北方形成不同的猪肉养殖基地。
因此,在猪肉B2B中,已经有两家巨头占据了赛道。再加上高成本的技术设施和规模化的采购,猪肉领域拥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想要再打入供应链上游的初创公司并没有多少机会。
- 水产品B2B-
水产品的养殖基地没有种植果树类的分散,但也面临着“散户为主”的问题。这使得水产品最大的问题就出在上游供应上。
一是养殖风险高带来的数量不稳定。水产品的养殖过程涉及的技术繁多,而且生产商经常变换,这就使得供应难以有稳定持续的状态;
二是从业者并不够专业,不注重养殖环境和用药情况,使得水产品的安全事故频发。
而且,水产品对冷链运输和存储的要求极其高,这决定了许多餐饮企业会根据区域情况来采购水产品。如果要想全国规模化地分发水产品,必须先完善冷链物流和仓储的基础设施。
根据不同的资源背景,不同的餐饮食材B2B电商也会选择不同的垂直品类。
如果是餐企背景如蜀海供应链和众美联供应链,他们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已有批发资源来提供整体的综合服务,食材多能涵盖这四大品类或者是只顾及垂直品类,比如多提供水产品的信良记。
而对于互联网跨界背景的宋小菜、美菜等,它们多是覆盖最容易获取的果蔬品类。如果要再增加猪肉和水产品品类,这些创业公司得再建立渠道关系、设定不同的存储和物流规则等。对于它们来说,扩充品类能更好地服务B端商家,但也会给公司的管理运营带来极大的负担。而且,广而不精,一昧的扩大SKU品类带来的可能并不会是竞争壁垒,而是失去在核心SKU供应链的议价权。
供应链金融
除了围绕食材本身来改进供应链,位于底层的金融服务也因为数字化而产生了很大变化。
当供应链上的任一玩家想要扩大生产规模时,它都会面临着资金的问题。然而,在传统的借贷过程中,这些中小微企业都不占优势。
数据显示,全国有70%的个体户和55%的中小企业主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在飞速发展的餐饮行业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在传统的银行贷款中,只有信用、担保和抵押三种贷款方式。当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时,商业银行会根据企业情况来决定其贷款方式。不过,不同规模的企业贷款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对于信用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更倾向于向它们发放抵押贷款,而中小企业往往因为缺乏房、车等固定资产做抵押而无法完成贷款过程。
银行方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即使他们想扶持三农,但根据规定,这些中小微企业既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不动产抵押。而且,银行在库存融资业务中要重人力去监控仓库货物,面临很大的管理问题。对于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许多商业银行是有心无力。
对于这一情况,理想的供应链金融应该是介入到中小企业的业务中,了解它们有什么回款稳定风险低的好业务。然后依托于这些真实具体的信息,银行再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然而,在目前的市场上,银行有钱却不能基于供应链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授信风险定价,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如电商平台能把握这些信息却缺乏资金。
资金与能力上的不匹配,这使得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供给大大受限制。而通过银行与核心企业的合作,这一问题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
宋小菜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以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交易平台能集合后台的交易信息,并基于此来引入金融服务。
宋小菜的后台拥有有订单数据,能解决对农产品抵押价值的评估问题。而且宋小菜作为供应链的参与者,更适合管理冷库,监管农产品存储。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银行单个管理冷库多而散的问题。此外,宋小菜也掌握着交易实际场景,能对贷后环节进行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宋小菜拥有对货有直接有效的处置能力。
贷前进行风险评估、贷中监管运营情况、贷后直接处置,像宋小菜这样的农业B2B电商平台能在每个环节来帮助银行进行借贷。这类电商平台也是银行求之不得的合作对象。
基于农业B2B平台提供的采购商采购周期和采购量等信息,银行给采购商贷款,将资金压力转接给农业B2B平台。然而,这一模式仍处于初始阶段。风险测定与承担的方案,以及银行与电商平台之间的信任机制还需要磨合探索。
不过,这一模式的潜力巨大。等这种金融服务成熟发展后,银行和平台能对整条供应链进行更针对性的资金赋能,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高效发展。
困境与未来
当下,食材B2B电商多是抱着互联网改变餐饮企业的初心迈入了这一赛道。虽然目前它们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是一个产业的全方位升级是受政策、技术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并不能由企业来决定。
在政策上,国家在推动餐饮业向数字化发展已做了不少努力。先是针对源头的分散化产地,商务部在2015年8月推出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起以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为源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
而且,政府非常看好大数据对农业的助力。
2016年,农业部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8月22日,商务部发布《商务部 农业部关于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提出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应用等十项重点任务。
2017年和2018年,农业农村部连续2年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通知指出,农业部重点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类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结合产业类型,支持精准作业、精准控制设施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等内容建设。
这些法规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地集约化运营、安全标准、现代化水平、冷链物流的发展。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是分阶段的。要想创新能贯穿整条产业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更多更彻底的法律法规,比如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种植上。
在技术上,冷链物流的技术并没有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并不够;种植和养殖技术也有提升的空间,降低食材在需求与供给端出现的区域不对称。同时,大数据、中央厨房等能使得供应链更高效的技术也仍处于发展初期。
同时,在社会环境上,农户们对互联网的接受度相对较低,线下交易转到线上交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数字化教育进程。而且,从事农业B2B电商的人才缺口也较大。
即使被囿于这些困境中,但餐饮食材供应市场的发展方向仍是向上的。更何况,西斯科的运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国内的食材B2B电商,投资人们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愿景才热衷于这一赛道。
美菜的投资方蓝湖资本就曾表示他们在投资之前曾对一个关键问题进行过探讨:大型自营电商的“规模优势”是否能够PK掉“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的组合的“小规模优势”呢?在当时,西斯科就是他们的参考对象,这个答案的回答是能。
奔着规模效应的巨大红利,每个餐饮食材B2B电商都希望自己能先做好准备,等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彻底推开这一行业的大门时,大家都希望自己是那个用互联网技术的支点将传统农业撬起的幸运儿。
作者: 夏舟 来源: 微信公众号:深响
1.中国餐饮品牌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中国餐饮品牌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国餐饮品牌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国餐饮品牌网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