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票、IC卡到扫码点餐,高校食堂向智能化运营时代迈进行业资讯
对于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发展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高校主体人群 90 后、00 后来说,已经鲜少有用过或见过纸质饭票的人,就连他们使用率最高的校园IC卡,或许也将在移动支付的冲击下逐渐淡出高校食堂。
高校食堂作为餐饮行业的一大重要消费场景,随着移动支付在餐饮业的高度渗透,以及消费主体逐渐年轻化,正在经历一场技术性的升级。我们记忆中的高校食堂,吃饭要靠“体力”和“运气”,“体力”在于要从教室到食堂的这条路上超越更多人来避过就餐高峰期;“运气”则掌握在食堂打菜阿姨的手里。
事实上,高校食堂存在的高峰期人多、排队久,经营成本高等现象也是传统餐饮行业亟待解决的。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餐饮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传统模式的弊端。部分餐饮软件公司通过软硬件一体、云端结合的SaaS模式,连接餐厅的前厅后厨,涵盖排队、点餐、收银,以及后厨、供应链管理等场景服务,帮助餐饮商家提效率降成本。
二维火负责高校食堂的项目经理表示:“在我们看来高校食堂就像一家餐厅,食堂阿姨一人身兼服务员、打菜员、收银员等数职,工作量不比餐厅服务员低。我们的扫码点餐、小程序点餐以及后厨KDS系统能深入链接高校食堂的前厅后厨,老师学生通过小程序点餐提前下单支付到窗口直接取餐,节省和食堂阿姨的沟通时间成本。而且食堂阿姨也不再需要边打菜边算账,通过KDS显示屏将订单里的菜品对应装盘即可。”
移动支付的发展和智能科技的进步共同推进了高校食堂从内而外的技术升级。其外化表现主要在于消费媒介的改变:从纸质饭票、校园IC卡,到如今的扫码点餐、移动支付。这对于学校来说,新系统的更换和维护投入远低于纸质饭票、IC卡的维护成本。众所周知,校园IC卡最早是无法移动在线充值的,学校往往还需要设立人工窗口和充值机器,这其中就包括了高昂的人力成本和设备维护费用。
对师生来说,同样是看菜点餐,排队时长受制于排队人数,以及每个人和打菜阿姨的沟通时间,从而造成排队时间的延长。而如今的“扫码点餐”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点餐,从根本上节省了排队点餐的时间。此外,也不用担心饭票、饭卡的丢失带来不便。“印象最深的就是饭卡经常找不到,补卡挺贵的,要几十块钱。”某大四学生无奈的说:“但一般到毕业的时候,丢失的饭卡又会同时出现。”
同样地,传统点餐模式需要耗费更多的沟通成本,无形中延长了排队时间,增加了食堂阿姨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除了每天站立几个小时重复打菜以外,食堂阿姨还需掌握牢记价格、快速心算等技能,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量严重影响食堂阿姨的工作效率和热情。优化升级“人”的服务也是高校食堂升级的核心,让师生“坐”下来的同时,减轻食堂阿姨的重复劳动力,提升工作效率。
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西区食堂三楼,我们看到每个桌子上都贴有两张二维码,前来吃饭的老师和学生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桌上的二维码进入菜单页,下单并完成在线支付,等工作人员将饭菜送达即可。二维火工作人员透露:“扫码点餐系统是可以绑定校园一卡通的,在校师生可以线上充值、支付。新系统试用一个月左右,食堂在经营成本上的支出缩减了20%左右。不论老师学生还是工作人员都很认可。”
一切技术升级都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而非为了追求创新而升级。从SaaS收银系统对传统餐饮业的渗透轨迹分析,扫码点餐先将前厅后厨的数据及时连接,随后利用KDS系统、供应链、财务报表等更多功能帮助餐厅实现精简运营。由此来看,高校食堂的未来也将有更多可能性,接入智能供应链,全程把控原材料采购、流通和加工的过程,为老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提供更安全放心的就餐环境。 (一鸣)
1.中国餐饮品牌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中国餐饮品牌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国餐饮品牌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国餐饮品牌网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