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夹馍月销15万+,5年创立4个品牌,郑如师坚守品质背后的餐饮人生行业资讯
15年,他的职场身份经历了三个阶段:职业经理人到职业经理人+小股东,再到餐饮创业者。
他认为,每一个身份的转变都是一份独立的职业,让他的眼界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发生了变化。
郑如师谈餐饮创业
“十年磨一剑,不必争朝夕。”这句话是郑如师的座右铭。也正是这句话,让他的职业生涯只专注于一个行业。
他将十年的职业经理人的经历,慢慢累积成了势能,通过时间的发酵,变成能量,找寻到了他心目中一辈子的事业。
而这一切,要从15年前说起。
01 用十年时间,为创业做准备
2003年,郑如师从武汉大学旅游管理系毕业后,进入川国演义担任普通职员。
刚刚进入职场的他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能力。很快,郑如师便得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晋升机会,一跃成为了川国演义的总经理。那年他25岁。
走马上任总经理,郑如师更加用心工作,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餐饮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然而,时间久了,郑如师开始慢慢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在郑如师的工作中,他围着一个3000平米的酒楼,每天从前厅到后厨,再从后厨到前厅,循环往复。
“我这跟驴有什么差别,驴拉着磨是转小圈,我转的是大圈,我的人生不能就这样’转掉’了。”
2009年,郑如师从川国演义辞职,辞职后的他的天天想着创业,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那时候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了,虽然有了6年的经验积累,但创业资金不够。”
无奈之下,郑如师只得重回职场,积累资金。机缘巧合之下,郑如师进入了九毛九,这一干就又是4年多。
两份工作,10年的履历,看似简单,却十分厚重。
“所幸,这两家企业都是极其优秀的。”除了学习积累了大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经验以外,郑如师还攒下了第一桶金。
02“试错”,只为了积蓄势能
2013年夏天,郑如师认为时机到了,他决定出去闯一闯。
凭借着过往10年的职业经理人经验,短短4年时间里,郑如师就创立3个餐饮品牌,分别是9窝、老簋烤鱼、砂师弟。
“任何一个品牌,都需要在市场、产品、定位、运营系统之间建立一个完整的链接,而这种链接的形成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像你的店,必须在前一个店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和升级,才有可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
4年做3个品牌,看似“不够专一”的郑如师,其实很清楚自己未来要干什么。
“刚性需求,高频消费,满足老百姓的一日三餐,符合健康的趋势,不过分依赖厨师,能实现适度(40%-60%)标准化。”
在郑如师看来,只有满足这些需求,才真正符合他心目中对一辈子的事业的定位。
2017年5月1日,郑如师的新品牌——定位“西北小吃城”的大师兄肉夹馍·陕西面馆正式创立,并在广州万胜围广场开出了首家门店。
“没想到生意会那么火。”
在郑如师的预期里,像大师兄这种业态及品类,单店月营收达到45万元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大师兄的销售数据却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师兄的门店扩展到了8家。
03 创业,要先把车组装好
“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并不意味着就能当个好老板。”郑如师不由感慨。
“职业经理人打工的时候很优秀,是因为开的是别人的车,摔了不心疼,轮到自己创业了,必需得先有车,而这台车的每一个零件都得自己去做,最后组装好了才能上路。”
像大师兄的核心产品肉夹馍,在被组合成产品前,从门店到供应链已经研究了三年。“必须是很成熟的产品,才能拿出来组合开店。”
据了解,仅肉夹馍一个单品,8家门店的月销量可达15万个。
此外,在几年的积累过程中,郑如师还收获了许多创业经验。
收割团队
“从创立品牌到开店,大师兄为什么能在一年内扩展到8家,并且每进驻一个商圈,基本上都能坐到老大位置?”在郑如师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之前的积累。
他认为,积累是为了收割团队,收割企业的软竞争力,包括文化、运营系统的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化、组织的系统化等,而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是金钱买不来的。
“如今,我们的团队不需要磨合,只是换了一个平台来作战而已。”
找到适合做企业的路
“挣钱做生意的方式有一万种,但是做企业的路只有一条。”
在郑如师眼中,生意只跟老板一个人有关系,而企业是跟整个团队有关系。正是因为团队的成长是依赖在平台的成长之上的,他才要走具有持续性特质的企业道路。
“就好比砂师弟,从挣钱的角度,它没错,但是从做企业的角度来看,它却错了。”
对砂师弟的定位失衡,曾让郑如师寝食难安。他把砂师弟定位成多人快餐,刚性需求,但是市场告诉他,顾客似乎更愿意把砂师弟当成尝鲜的特色餐。
“特色餐是短暂的,具有周期性的,如果不能保证品牌的扩张速度,那团队的需求也无法保证。”
郑如师说,大师兄是他这几年创业的终极版本,他坚信大师兄是可以永恒往前走的,因为面食在全国的接受程度很高,而小吃品类又是持续性的,它没有天花板、可成长,是一个能满足一个团队的需求而不是老板个人需求的品类。
未来,郑如师及其团队会围绕着陕西面馆这一品类坚定地往前走。
04 为了品质 不惜与“效率”和“标准化”抗衡
“大师兄是反效率、反标准化的。”采访中,郑如师的这句话,让红餐网(微信号:hongcan18)记者颇为吃惊。
众所周知,在餐饮行业,舍弃了标准化,效率必然会降低。大师兄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绝对标准化背后的逻辑是复热,也就是中央厨房加工好了,门店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设备加热即可,这是对品质的极大牺牲。”郑如师解释,和传统快餐不同,大师兄对中央工厂的界限是仅做粗加工,像切菜、洗菜这种最简单的活由供应链来完成,但是涉及到味道、新鲜度等,则全部由门店完成。
“大师兄的每一个馍都是现烤的,每一碗面从和面、醒面、揉面、切面都是现场做的。”和传统标准化的快餐相比,大师兄的出餐率低了两倍以上。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从骨子里对品质有坚持的餐饮人,郑如师坚信:“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品质,品质体验带来的粘度可以弥补出餐效率的不足和缺陷。”
事实证明,郑如师的决定是对的。从排队和人气等市场表现来看,大师兄已经甩开了其他品牌一大截。
据了解,大师兄的所有门店均翻台率可以达到7轮之多,五号停机坪店的最高翻台率甚至达到了20轮。
总结
十几年的积累, 大师兄的创立,让郑如师终于找到了他未来要行走一辈子的路。
“餐饮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跑到终点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懈的努力与坚持。”
我们相信,郑如师会一直坚守着传统餐饮人的纯粹,而他的大师兄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好品质,带给顾客好味道。
1.中国餐饮品牌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中国餐饮品牌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国餐饮品牌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国餐饮品牌网或将追究责任;